筑芝兰之室 育桃李芬芳——郧阳中学部分名师风采展

日期: 2023-12-05 16:20:10
来源: 秦楚网

郧阳中学秉承“明德博学,进而不已”的办学理念,弘扬“责任、奉献、超越”的郧中精神,围绕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和幸福阔步前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近10年,学校培养50余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名校,每年近1000名学生考入985、211等第一批次重点本科高校。

教师的深度决定学生飞翔的高度。郧阳中学致力于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夯实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11月21日,记者走进郧阳中学,采访5位获评2023年十堰名师的教师,倾听他们的故事。

刘荆陵 笃敬自守教学相长

11月20日,记者走进郧阳中学,校园内几株银杏树叶已橙黄,虽是冬日,但沐浴着阳光,不觉寒冷。见到十堰名师、郧阳中学副校长、语文教师刘荆陵时,她刚下上午第三节课。

几句寒暄后,刘荆陵向记者讲起从教经历。1988年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刘荆陵被分配至原市教育学院任教,担任中师、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历提升班的古代汉语教学。原市教育学院主要职责是为十堰教育事业培养名师,为其它行业培育种子级人才。

“当时班上的学生都比我年长,多是在职在岗的,所以请假的比较多,工学矛盾突出。”刘荆陵诉说着年轻时任教的无奈,但深谙“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笃敬,笃敬然后能自守”教学原则的她想到了一招,让当时班上社会职务最高的学生坐第一排,并担任班长。这一招实施后,效果很好。但考验并未结束,农忙时节,班上请假学生又多起来,怎么办?“我就做了两张请假卡,每天只准两人请假,让学生们商量着来。”“请假卡”一经推行,请假情况明显改善。刘荆陵坦言,在教学相长中感到非常快乐。 正当她乐此不疲与这群“大学生”快乐遨游在知识海洋时,一次考试改变了她的教学轨迹。2001年,刘荆陵被通知需要参加全市年轻干部选拔,并以优异成绩考上十堰市第一中学副校长职务。2020年,刘荆陵调入郧阳中学任副校长。 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她引领青年教师“功夫花在课外,效果出在课堂”,在备课和集体教研上多钻研、多讨论,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特长,借助现代科技,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实现课堂精讲、巧讲,变讲堂为学堂。

虽然多年从事学校的管理工作,但刘荆陵从未脱离教学一线,因为她想用语文滋养学生的一生,而不仅仅是为了高考。曾经有一名体育特长生一上语文课就开始睡觉,起初刘荆陵考虑到孩子训练辛苦,就没有责备他。直到有一次交作业,她发现这名学生的文笔很好,于是就鼓励他:“你的文笔很好,语文课上睡过去太浪费了,你可以在语文课上看你喜欢的书。”最终这名学生高考语文考了115分,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考入华中师范大学体育系。

刘荆陵坚持管理、教学两不误,当发现语文课做数学作业的学生,便幽默地鼓励学生:“在语文课上补数学,希望你两门课齐头并进。”当发现学生情绪不好时,她便陪着学生边逛校园边聊天。发现学生有心结,她想方设法帮其打开心结。 同事们说,刘荆陵的课既有“大容量”,也有“缓坡度、高效率”,可以引导照顾到每个学生。“刘校长的课,让我们在放松中得到身心滋养”“刘校长的课以小见大,不仅注重教学、更注重育人”“刘校长的课容量大,让我们把课本内外的知识都学到了”……郧阳中学高一10班学生华宇诺、张珺瑶、徐英杰谈及刘荆陵时说。

采访结束已是中午12点,刘荆陵到学校食堂匆匆吃了两口饭就去高一年级巡视了。从原市教育学院到十堰一中,再到郧阳中学,增长的是年龄和教学本领,不变的是她那颗扎根一线、深爱学子的初心。

梁学文 学海引路匠心育才

“我还记得放假的时候,梁校长把我们几个住读生喊去他家一起做饭,梁校长对我们的关怀,至今仍让我感到温暖。”郧阳中学英语老师孙晓菲是梁学文带的第一届学生,11月21日,她回忆起在母校的高中学习生活时说。

梁学文,郧阳中学副校长,十堰市中青年拔尖人才,十堰市高中数学学科带头人,郧阳中学数学与信息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担任2022届高三年级主任期间,梁学文带领大家同心协力,续写郧中辉煌。在常规教学中,他实施精细化管理,落实每日工作清单制度,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他完善教学成绩考核方式,有效解决选科走班之后教师考核难题,让每一位辛勤付出的老师都能被看见、被肯定。在他的带领下,郧阳中学2022年高考成绩再创辉煌。刘文慧以649分斩获十堰市历史方向状元,清华北大上线6人,一本上线1135人,本科上线1382人,一本及本科上线人数均创历史新高。

2022年高考是湖北省实行新高考的第二年,面对充满变数的新高考,在校领导的全力支持和帮助下,梁学文狠抓特优生培养。他勇挑重担,开竞赛之先河,为郧阳中学奥林匹克竞赛开山铺路。他牺牲所有周末和寒暑假时光,买资料、看视频、学算法,去武汉、北京等地学习取经。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至今,他所带的多名学生在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其中两人入选湖北省集训队并获得决赛铜牌。

梁学文认为,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成为他们的人生导师。从教以来,梁学文一直保持着对学生的同理心,习惯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他说,学生犯错误没有关系,只要知错能改,一直保持向上的姿态;老师遇到困难他积极帮助协调、妥善解决,不断给他们加油鼓劲。正是抱着这种服务师生的态度,他赢得了师生的一致认可。

“我是你们……”在刚刚过去的高三年级10月月考表彰大会上,梁学文刚走上台准备自我介绍并给予学生鼓励,同学们就齐声高喊:“最喜欢的梁老师。”短短一句话,沸腾全场,直抵人心,也真正体现了师生间的双向奔赴。

如今,身为副校长的梁学文换了办公室,但依旧坚持面向学生开放。他的办公室内有一个小型会议桌,桌上放置着一沓草稿纸,欢迎学生们随时来请教问题、做作业。

沈丹 一片丹心培育英才

“抱歉,我得一边给学生统计小分,一边回答你的提问。”11月21日,记者采访郧阳中学高三26班语文老师沈丹时,她正忙着统计学生分数。

所谓“小分”,是指考试中每一道语文题的得分。沈丹总要给每名学生总结出每一道题的丢分点,方便学生自己查漏补缺。 19年来,沈丹一直这样忙碌着。她笑着说:“在郧阳中学上班很幸福,工作19年,我只干了一件事儿——教书。为了干好这件事儿,我得到学校领导、同事和公公、婆婆、爱人的帮助支持,他们就像我的成长顾问团一样。”

2004年,沈丹走出大学校门,来到郧阳中学,开启她的教书生涯。“记得带第一届毕业班时,非常紧张,害怕误人子弟,于是我每天中午留在办公室,一方面给学生补习、辅导,另一方面像‘姐姐’一样关心学生冷暖,关注学生心理波动。”沈丹回忆,家在学校附近,但她常常在学校食堂就餐。2012年,沈丹被调至带“实验班”。这个班的特点是,学生少而精,偏爱数理化,各科老师得根据班级学情自主出试题、搞好教研。“虽然压力很大,但好在当时我的孩子刚好上幼儿园,我有充足的时间与学生在一起。”

万事开头难。为了完成教学挑战,沈丹把家当作办公室。同为郧阳中学教师的丈夫,不仅承担大部分家务,还为她购买打印机,方便她在家里打印试卷。 沈丹说,她带过的第一名考上北大的学生,高一时语文成绩很差。于是,沈丹建议她坚持每天阅读,写日记,摘抄经典句子。“这个学生很有毅力,从高一一直坚持到高三,从未间断。高考语文考了127分,考上了自己的梦想大学——北京大学。”沈丹说,“能够让学生学得轻松,并帮助学生提高分数,并不是我的最高追求,作为语文老师,我的目标是培养出具有深厚人文素养的学生,他们要懂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沈丹的育人目标与郧阳中学的育人使命“对学生负责,为民族担当”紧密呼应。

19年来,已收获满园桃李的沈丹仍有感到棘手的问题,她说:“有时候,当学生因种种原因而情绪低落时,我所能给予的帮助还是太有限了。”当沈丹在思考如何给予学生更多关爱时,记者了解到,微笑面对采访的她,正经历一段非常艰难的日子,孩子的爷爷从今年8月至今做了2次大手术,丈夫每天5点到医院为父亲送早餐,然后6点到学校上班,晚上下自习后再到医院陪护至深夜12点。

在妥善处理好家庭事务后,沈丹把丈夫孝老爱亲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引导他们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她说,对于每一届学生,都会和他们分享孝老爱亲故事,让学生深度阅读《论语》等中华经典。“我期望在语文学科的滋养下,我的学生都能成为气宇轩昂、气度不凡的人。”沈丹说。

“从教以来,我常怀一颗对教书育人的敬畏之心,把育桃李芬芳作为心之所向。”沈丹说,“《默觚下·治篇十二》曰:‘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研究型老师,深究教材、教法、学法,以个人之肩,担教师之责,拓己之视野,助学生成长。”

黄建军 初心如一笃行不怠

他从教27年,连续21年担任班主任,所带的学生中有4名曾是全市理科状元,十几个学生考上北大清华。从教务处副主任、主任,到如今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他致力于全校高效课堂建设和教师专业成长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为郧阳中学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他就是黄建军。

黄建军,十堰名师,十堰市高中化学学科带头人,十堰市优秀教师,郧阳中学读书协会会长,湖北省化学奥赛优秀教练员。

黄建军的化学课堂生动活泼、不拘一格。课堂中,黄建军注重与学生平等交流,遇到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究,经过充分验证后再下定论。为了增加学生思维深度,他在教室后方打造了一个微型化学实验室,与学生们一起自购化学试剂,让学生有困惑随时动手实验探究。微型化学实验室的设立,大大激发了学生们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 黄建军在班级管理方面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凝聚家长、老师、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从各科作业的时间分配到大课间的活动内容,都由学生们讨论后决定。“高三的时候,学生们提出大课间要进行踢毽子、跳绳、转呼啦圈等体育活动,刚开始家长们担心体育活动挤占了孩子们的学习时间,但是实施一段时间后,家长看到孩子们精气神十足的样子,就放下心来。”黄建军说,为了帮助孩子们减压,所有任课老师参与其中,和学生们一起运动,很多学生直到毕业都很怀念那段时光。

教学工作是高中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校主要领导带领下,黄建军牵头制定校领导、教务处、年级联合巡课制度,每天在教学群内反馈巡课情况,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他坚持做到“五个一”,即每天巡一遍课、每天听一节课、每周参加一次集体备课、每周召开一次年级主任碰头会、每半月举办一次全校教学工作会。为了激励青年教师成长,他创新工作方法,营造教师间比拼赶超的学习氛围。他要求新入职教师坚持写《5年真题3年模拟》,明确有标注、有批改、有反思,每月进行检查,根据完成情况评定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几个等级,对评为良好及以下等级的老师及其指导老师进行约谈。此外,他组织新进教师每月参加高三年级同步联考,老师们所做试卷与学生同批同改,所得分数需跟年级最优秀的班级比较,对高于最快班平均分的老师进行表彰。“虽然年轻老师感觉压力很大,但是他们的能力提升非常快,对于他们的个人成长而言是十分有益的。”黄建军说。

点滴见初心,实干显担当。谈及教学管理,黄建军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他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之心。“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对高效课堂的探索,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培育一批批德技双馨的青年教师,抓好学科竞赛,强化实践教学,助力郧阳中学教育质量再攀高峰,持续擦亮‘湖北名校’这块闪亮名片。”黄建军说。

武登峰 “武”动青春“登峰”

不止 干练、睿智、和蔼,生活中的武登峰温文尔雅。人如其名,勇武、敏锐的个性是刻在骨子里的,无论教学、教研还是管理,他总是勇登高峰。 从教26年,担任班主任18年,助力郧阳中学九届高三学生迈入大学殿堂,其中近10人进入清华、北大等名校。今年7月,他培养出的清华、北大学生新增3人,他所带的文科献珍班高三(20)班语文成绩平均分121.7分,最高分137分。今年9月,武登峰不再担任班主任,而是回到高一带课。他说,要把机会留给青年教师,让他们勇挑重担、加速成长。

从教20多年来,武登峰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法。“语文学科的学习重在日积月累。”武登峰说,郧阳中学对学生的“升格”训练从录取通知书送达的那一刻就已开始。与录取通知书一起,准高一学生会收到一份特殊的“暑假作业”,这是郧阳中学语文教研组集体推荐的阅读书目,要求每名学生暑期至少读三本经典书籍,并将其作为新学期测试内容之一。武登峰的推荐书目一直在动态调整,既有《红楼梦》《史记》等古代经典,也有余华、莫言等作家的作品,学生有时会成为“推荐官”,推动书目更新。武登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要求每名学生每个寒暑假至少读三本书,每周利用晚自习时间安排一节读书课,高中三年读书总量不会低于30本。有了深厚积累,学生学好语文就不是难事儿。”

武登峰把语文课堂教学比作“画画”和“种田”,主张课堂留白和精准滴灌式授课,为学生留足阅读和思考的时间。把一节课分为两个部分,60%的时间用来讲解重要知识点,剩余的时间交给学生阅读、讨论和提问,是武登峰的“课堂秘籍”。运用留白式教学,看似老师在课堂上能“忙里偷闲”,实则对老师的要求变高了。“课堂上的40分钟教学看似轻松,课堂之外则需要做大量准备工作。”武登峰说,“现在的高中学生知识面很广、思想十分活跃,如果不提前做足功课,被学生问倒,并非不可能。”他重视课程建设,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活动载体,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激发,课堂效率大幅提高。

作为郧阳中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武登峰除了教学生之外,还有一项工作是带队伍。“一个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一个优秀团队,只有那些被反复磨过的石头才会光滑如玉!”为帮助新进教师快速转换身份、成长成才,武登峰以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身份抓好评课,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他指导吴玉洁等中青年教师在湖北省好课堂展评和省、市微课大赛上屡获佳绩。

十堰市履职尽责先进个人、十堰名师、十堰市十佳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学科带头人、师德标兵、高考功勋班主任……武登峰身上的“标签”有很多。面对众多荣誉,武登峰始终保持谦逊。他说,这是全体语文教师集体智慧和学生不懈努力的结晶,自己只是“同行者”,相比其他优秀教师他还有很大差距。

十堰市教育局,期待您的关注。
十堰市教育局
  • 欢迎关注十堰市教育局官方微信“十堰市教育局”
  •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微信二维码关注。
  • ② 打开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添加”,搜索“十堰市教育局”“syjy_0719”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