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持续开展经典诵读和戏曲、书法、传统体育等进校园活动的通知》文件解读

索引号
011081256/2021-13698
解读类型
部门解读
解读方式
图文方式
来源
市教育局
发文日期
2021年04月18日 11:45:28

    一、文件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和践行能力,市教育局下发了该文件。

    二、活动内容有哪些?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一)文化知识教育

1.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工作。夯实课堂教学主阵地,将经典阅读和诗文诵读纳入教学管理,进一步落实“朝读经典”工作,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根据不同年龄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分学段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小学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和感受力为重点,初中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高中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和践行能力为重点,实现各学段有机衔接、分层递进。要充分挖掘各学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素材,发挥各学科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独特作用,各有侧重、突出重点,充分发挥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引领作用,艺术(音乐、美术等)、体育与健康学科的重要支撑作用以及其他学科的辅助补充作用,“3+2+N”全科覆盖。克服学科本位主义思想,避免各自为战,形成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科协同育人合力。

2.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同读经典党史故事、吟诵耕读传统文化作品等,引领广大师生深入领悟经典,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充分利用“4.23”世界读书日、“9.28”孔子诞辰日等契机开展经典诵读比赛、师生共读经典等主题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学习体验,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艺术体育教育

大力开展戏曲、书法、传统体育等进校园活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陶冶未成年人思想情操,培养高雅生活情趣,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积极开设武当武术、戏曲、书法、国画、篆刻、剪纸、茶艺、楹联、象棋围棋、古典音乐等校本课程,定期开展活动;组织协调文联、书协、戏曲协会等单位,邀请传统文化名家和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走进学校,进行传统文化授课、培训。积极为学生发展搭建多元文化艺体平台,力求做到“一校一品”“一校一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三)思想道德教育

1.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重大节庆和纪念日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建党百年庆祝活动,充分挖掘各类红色育人资源,统筹开展好各类党史学习和主题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爱党爱国情感,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决心。

2.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石,广泛开展“爱我中华”“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等系列教育活动。重点突出孝德教育、诚信教育、节俭教育、友善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德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增强学生对传统美德的理解和认同。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让学生带动家长一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做向真向善的社会人。

3.注重中华传统节日(纪念日)教育活动。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传统节日为契机,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普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知识、故事,创新活动形式,挖掘德育元素,培育民族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以建党日、建军节、国庆节、国家公祭日等纪念日为契机,引导未成年人缅怀先烈,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祖国的发展史,不断增进未成年人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

4.深化乡土文化教育。充分发挥十堰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培育有十堰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扎实开展“武当文化”、“七夕文化”、“诗经文化”、“女娲文化”、“汽车文化”、“远古人类文化”、“汉水文化”等乡土文化进校园活动;依托我市红色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开展中小学生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运用红色资源、红色革命传统、红色基因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爱党情感。

5.典型模范引领。注重挖掘学校中孝亲尊师、助人为乐、 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刻苦学习的好人好榜样,发挥榜样的道德示范效应,用先进典型感召和引领广大师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

(四)社会实践教育

1.以家校联动聚合力。形成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既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又加强家庭、社会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开展学习心得分享会、亲子共读经典、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等方式,引领家长改变家庭教育观念,关注孩子成长,重视在家庭教育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达到家校共育的效果。

2.以力行实践求实效。开展“日行一善”“周行一惯”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善念、拥有善心、实践善行来实现人格的优化与完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倡导布置诸如给父母端茶、给父母洗脚、帮父母做家务、陪长辈聊天等德育家庭作业。要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故居旧址、名胜古迹、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化风貌的街区等,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丰富、生动的教育资源。


责任编辑: 市教育局-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