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张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如何让青少年对发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技能》的提案已收悉。您站在关心祖国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高度,着眼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密切关注十堰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出了颇有见解的意见、建议,提案针对性强,意义重大。市教育局高度重视青少年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技能,采取一系列措施,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和措施
(一)领导高度重视,积极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
市教育局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等文件精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持续开展经典诵读和戏曲、书法、传统体育等进校园活动的通知》,通知要求各中小学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工作,并在各学科领域中渗透传统文化;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持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大力开展戏曲、书法、传统体育等进校园活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的通知》,要求在校外劳动实践基地、研学旅行基地等开展劳动教育,将传统文化技术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
(二)开展系列活动,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学中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青少年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所以要由青少年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并在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以经典诵读为先导。通过广泛开展“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让学生在平时养成多读经典、爱读经典的良好习惯,激发中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品德。一是学校每周开设“经典诵读”早读课,诵读经典诗文,每天20分钟以上。茅箭区已将经典诵读课程纳入课表(每周1节),并在师资、教材等方面予以保证。二是将经典诵读与语文、美术等学科有机整合,开展为经典诗文配画或为画配上诗文活动。三是充分利用“4.23”全民阅读日和“9.28”孔子诞辰日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诵经典、写经典、唱经典、演经典”,促进经典诵读活动系列化、故事化、生活化、趣味化,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传统文化教育在我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正风生水起,各学校在校园建设过程中注重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打造出富有地域特点、彰显校本特色、融合时代元素的文化环境。如郧阳中学通过“激情校园”“文雅校园”“阳光校园”“书香校园”“平安校园”“民主校园”这“六个校园”的打造,建设富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特别是在“书香校园”的建设中,积极开展以孝道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教育。一是“读”,在开展诵读经典评比活动中,同时组织阅读《孝经》等孝亲读本。二是“写”,高二年级开展“心怀感恩,敬老孝亲”征文活动。三是“讲”,组织全校学生开展以“心怀感恩,敬老孝亲”为主题的班团会。四是“建”,各班加强教室和宿舍显性文化建设,以展示心怀感恩,敬老孝亲理念。目前,我市各学校继续以文明校园创建为契机,大力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一校一品、百花齐放”的新格局,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教育品牌。
以开设特色班为抓手。开设有书法、传统民俗、剪纸课、陶艺课、耕种课等,培养中小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东风52小学把书法教育作为校园文化特色,开设书法课程,努力实践“书品即人品,写字学做人”的特色教育理念,将书法教育和人格教育巧妙融合,打造墨香校园;黄龙镇中心小学邀请老民间艺人余策明,在学校开设民俗艺术班,请他为学生进教授民间艺术“舞龙舞狮”等表演,让黄龙民间艺术在这里进行传承;开发区龙门小学自建校以来,广泛开展“戏曲进校园”“经典诵读进校园”“书画进校园”等活动,弘扬国粹文化;举办了校园艺术节,成立了艺术兴趣社团,开展了主题多样的特色活动,使学生能够闻丝竹鼓乐而欢欣、晓曲艺歌曲而愉悦,诵唐诗宋词而成长,学校还成立了戏曲名师工作室,推进优秀弘扬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发扬光大。
以劳动数字资源研发为着力点。2022年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一门独立课程。省教育厅组织专业团队进行中小学劳动数字资源研发,目前,十堰市成立了22个劳动教育学科数字研发组,有12所中小学,13份优秀教学设计分别荣获省级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7份,获奖率位于全省第二,仅次于武汉。这些获奖的作品大多结合地方传统文化特色,如竹山县麻家渡镇初级中学的《巧手打磨绿松石-圆珠》、市实验小学《多彩的植物王国-少年非遗说 巧编龙须草》、市人民小学的《传承黄酒文化 学习科技创新》等,后期将对这些优秀教学设计进行数字研发,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资源。
(三)发挥传承人的作用,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近年来,我市依托地方资源,多角度深挖本土文化根基,在培养传统文化工艺工作者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这些代表性传承人是我市传统文化工艺工作者中的优秀代表,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推广者。在培养青少年发扬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技能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涌现出了一批典型案例和人物。
剪纸进校园。2018年,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茅箭剪纸常态化进入火车站小学。在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廖哲仁的支持下,火车站小学将剪纸课程融入课堂,与美术课相结合,成为学校特色课程。2019年9月,火车站小学“剪翠”剪纸工作坊成立,老师们带领学生进行剪纸欣赏、学习、制作,引导学生领略非遗剪纸的风采。目前,火车站小学将剪纸课程开设在三年级,每周二、周三下午轮周上课,常态化开展,目前有市级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廖哲仁、美术老师高曼、任晓丽、郑天歌等师资力量。截至目前,火车站小学已经培养了五届剪纸小小传承人,共计800余人。该活动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大力支持。
女娲传说进校园。女娲传说为我市国家级非遗项目,在竹山县女娲山下的宝丰镇,女娲传说被纳入当地的学校教育。在宝丰镇文化站,女娲传说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义富创建了女娲传说文化服务工作室,带领一批传承人、志愿者开展女娲传说的推广、传播。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女娲传说被编写成校本教材纳入施洋小学等当地学校,王义富经常带领团队到课堂中教授女娲故事,传唱女娲歌谣。
武当纯阳秘功进校园。武当纯阳秘功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蔡星锋带领子侄及门下弟子积极践行“武当武术进校园”活动,分别在湖北医药学院、十堰市北京路中学、十堰市委老年大学、十堰市张湾区老年大学、十堰市京中实验学校、茅箭区致远学校、茅箭区教育局、十堰市柳林小学、茅箭区教育城小星星幼儿园、茅箭区柏岸子涵幼儿园等各级院校进行武当武术的普及教学,日常年平均受训人数保持3000余人,自2020年至今累计受训学员已达10000余人。在蔡星锋老师及其子侄、弟子的不懈努力下,“武当武术进校园”活动目前已初步实现老年、少年、幼儿三大年龄段全覆盖。
(四)以家庭为阵地,大力宣传优秀传统文化
在家庭教育方面,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和<湖北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的通知》(十教函〔2022〕9号),联合市妇联印发了《关于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和<湖北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纳入2022年春季学期“第一次家长会”宣讲内容的通知》,把学生的日常行为与传统文化学习结合起来。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实践教育活动中都不同程度对家庭教育提出了要求和指导,将家庭教育与德育活动有机融合。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通过家长学校、家委会、家长会、微信、QQ、家爱学院APP等渠道,大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家庭指导专业讲座,并结合学校办学特色,逐步向家长宣传和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培养孩子对这方面的兴趣。
二、今后努力方向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市妇联、市文旅局等部门继续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积极运用各种媒体渠道,宣传发扬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加深家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发现和树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持续推动我市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工艺技能在青少年中发扬传承。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关注!
专此
十堰市教育局
2022年7月12日
(此件主动公开)